上海一位退休官员,花费70年研究晋唐草书,他这幅字如怀素复生所写!

发布日期:2025-08-07 13:43    点击次数:131

米芾曾说:“草书若不入晋人格,辄徒成下品”,我们在学习草书时,当以晋唐名家大师的作品为范本,勤加临摹,这样才能学到正宗的草法。但可惜的是,由于距今年代过于久远,这一时期的草书真迹几乎不存,刻帖、拓本普遍存在细节缺失、笔路模糊的情况。

图片

而明代有一位书家,钻研晋唐草书70多年,临摹过数千纸的真迹,最终得古人笔法精髓,他的字是我们“直入晋唐”的一条捷径,此人就是董其昌。董其昌,华亭(今上海)人,生于书香门第,家藏海量古籍碑帖。他曾担任项元汴的馆师,得以欣赏到历代名家墨宝。

图片

启功认为,董其昌“收历代笔法关窍,汇六朝唐宋体格”,称得上草书的集大成者了。康熙也盛赞他:“丰神独绝,如微云卷舒,清风飘拂,尤得天然之趣……结构字体皆源于晋人,能得其运腕之法,转运处古劲藏锋,似拙实巧,雄奇峭拔,草书纵横排宕有致。”

图片

因书法好、学问高,董其昌收到皇帝重用,官至南京礼部尚书,晚年他辞官不做,专研书画。董其昌传世作品较多,其中《临怀素大草千字文》极为经典,俨然如素师复生所写,这也是我们学习唐人草书的一部“教科书”。

图片

此作全卷纵约28厘米,横约1404厘米,近百行、1000余字,字径大小约4厘米,是董其昌草书中难得的大字作品,曾为为吴华源旧藏,吴湖帆认为此作是董其昌作品中尤其珍贵者:“董玄宰作品中以有楷书跋者皆为精品。”

图片

怀素的《大草千字文》墨迹原稿已失,市面上可见的多数为明拓本,然而董其昌是曾经收藏过真迹的,他这卷书法也就成了我们学习怀素狂草用笔的绝佳参照。此作不仅继承了怀素草书的连绵绞转的风格、悲喜双遣的意境,还多了几分超脱与禅意。

图片

取怀素中锋绞转之骨,以提按缓急调节速度,长横起笔轻顿,行笔以腕力小幅震颤,比怀素的流畅笔画多份“屋漏痕”的沉凝。连笔处理断多于连,更显含蓄。转折处暗藏方劲。结字打破怀素大小悬殊的夸张,转向疏朗匀净的空间节奏,避免“狂而失度”。

图片

淡墨入草,起笔蘸墨较饱,行至字中渐淡,长笔画末端墨色近枯,既保留草书的气韵连贯,又以墨色层次强化节奏,时人称赞:“以淡墨破狂草之俗,以疏朗救狂草之乱,真得素师三昧”。

图片

图片
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